國家開放大學(廣州)僑光分校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津東路822號之一
招生電話:18922731588陽老師 13682256006陳老師
本刊記者何菁報道 2012年7月31日,國家開放大學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并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重要講話。她強調,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辦好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加靈活、便捷、公平、開放的學習方式和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國家開放大學揭牌并發表題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講話
劉延東說,作為開放大學前身的廣播電視大學,自成立以來,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歷屆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成了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覆蓋城鄉的遠程高等教育辦學體系,培養了各行各業大批應用型專門人才,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國城鄉的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系統;二是形成了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辦學體制;三是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應用型專門人才,累計培養950多萬本??飘厴I生,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6000多萬人次;四是發揮了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
劉延東表示,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局限于封閉的校園向融入社會轉變,從只關注學齡階段的教育向重視終身教育、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轉變,從只關心少數人的教育向重視全民教育轉變,從只關注專業教育向重視多樣化教育轉變。開放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趨勢和潮流,一種歷史的選擇。今天的開放大學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簡單翻牌,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而進行的一次重大戰略轉型。完成好新使命新責任,開放大學任重道遠。
劉延東指出,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設現代開放大學,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克服應試教育弊端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劉延東強調,建設開放大學要堅持科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強調面向人人,實現校園教育向社會教育延伸,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通過學分積累和轉換等方式建立與普通高校有效對接的“立交橋”。要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嚴格而有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使注冊、學習、考試更加靈活方便,健全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支持服務與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創建友好的數字化學習環境。要加快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著力擴大優質資源種類、總量和覆蓋面,為各類人群特別是基層學習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務。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組組長郝克明說,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進行的重要戰略轉型,是對原有學校的功能定位、教學模式、發展機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開放大學,有利于整合全國乃至世界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進一步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時空限制,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和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面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開放大學是最能夠體現開放、靈活、全納、公平、國際化等先進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體系中最具革新活力和拓展潛能的重要羽翼。開放大學作為一所新型大學,其特色還在于能夠努力滿足社會成員對于終身學習的多種需求,將優質教育資源傳播到包括農村和邊遠地區在內的各個角落,還是廣大社會成員繼續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力推動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重要促進者,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郝克明表示,開放大學的成立只能說是戰略性轉變的開始,未來的發展任重而道遠,衷心希望開放大學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接再厲,進一步加強科學謀劃和高標準設計,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改革,為努力建設具有一流水平、中國特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開放大學做出積極的貢獻。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講話指出,開放大學的建立,并不意味著廣播電視大學使命的結束,而意味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開始。國家開放大學作為一所新型大學,在這個過程中,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全力推進4方面探索:第一,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需要,探索建設一所面向全體社會成員,以“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為辦學理念,辦學組織體系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實施注冊入學、彈性學習、寬進嚴出教育制度,為社會成員提供靈活、多樣、個性化學習條件,關注特定區域與人群,促進教育公平,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第二,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探索建設一所以需求引領、應用切入、協同創新為基本思路,以實現質量更高、規模更大、成本更低為價值取向,以網絡核心課程、網絡學生空間、網絡教學團隊、網絡學習測評、網絡孔子學院為建設重點,全面實現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大學;第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探索建設一所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以應用性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實施學習者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與面授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和公民素質教育的新型大學;第四,適應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需要,探索建設一所以學分銀行建設為抓手,以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為目標,能夠實現各種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促進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新型大學。
出席會議的嘉賓,圖為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中央電大原校長葛道凱
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國家開放大學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組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緩解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學歷教育的供求矛盾;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受教育需求;將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廣大農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和機會。開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對國家“學分銀行”制度進行全面的探索與實踐,從而實現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之間的學分互認與轉換,不同類型學習成果之間的溝通與銜接,搭建終身教育的“立交橋”。成立后的國家開放大學將秉持“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同時宣布北京廣播電視大學、上海電視大學更名為北京開放大學、上海開放大學,這兩所學校分別立足于地方,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主持會議。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組組長郝克明、北京市副市長洪峰,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魯昕、杜占元,部長助理陳舜出席會議。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終身教育組有關專家,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3所開放大學的校領導和師生員工代表,來自其他42所省級電大以及中央電大八一學院、總參學院、空軍學院、西藏學院和殘疾人教育學院,大學、行業、企業、城市支持聯盟的代表約400人參加了會議。
國家開放大學(廣州)僑光分校??版權所有 粵ICP備09116688號
廣州市荔灣區龍津東路822號之一 郵編:510140
招生電話:18922731588陽老師 13682256006陳老師
copyright © www.dyino.com All right reserved